发展氢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-新闻中心-2023中国北京国际氢能燃料电池科技博览会

时间:2023年5月26-28日 

地点: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

距离会议开幕还有: 00
新闻中心
发展氢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你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

碳达峰、碳中和是能源体系的一场深刻变革,也是“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”,更是实现中国快速发展换道超越的重大机遇。2021年将是中国启动终结近170年来人类依靠化石能源时代的元年。

氢能不仅是动力的重要来源,更重要的是其能源属性可以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(能源)系统。发展氢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。固态氧化物电池(SOC)是实现氢能利用的关键途径,既可以电解水产生氢,又可以共解二氧化碳,还可以提供低碳(零碳)电力,实现跨季储能,美国和欧洲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。发展SOC及其相关技术,是未来新技术、新产业的重要选项。我国应以欧洲碳中和脱碳之路为鉴,超前布局“绿色氢”“绿色碳”“绿色电”等低碳技术,进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(能源)系统,尽早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。

碳中和是全球大趋势

随着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共识,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成为全球大趋势,也正式提上了各国政府工作的议程和时间表。

众所周知,控制好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(以下简称“双碳目标”)的核心。据研究发现,二氧化碳与全球气温升高存在明显的、线性的正相关关系。188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至2018年间,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,远远超出工业化前几千年的平均水平,同一时间全球温升达到1.2摄氏度,而且在过去几十年内,二氧化碳排放上升速率快速增长。如果不加以控制,到本世纪末,气温上升将达到3摄氏度。研究结论指出,当全球温升超过2摄氏度时,海平面上升、冰川融化,整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将遭受不可修复的破坏。这也是全球各国政府达成巴黎协定致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、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,并力争控制在1.5摄氏度的重要原因。

2014年,据国际能源署(IEA)统计数据结果显示,全球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480亿吨,其中美国66亿吨、欧盟43亿吨、中国125亿吨,而美、欧、中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13亿吨、8.2亿吨、20亿吨,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分别为20%、19%和16%。从数据上看,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左右,当然这与工业规模、人口等因素有关。

实际上,从世界范围来看,二氧化碳排放与工业、与能源密切相关,总体而言,能源消耗的增加也与二氧化碳的增加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。近年来,欧洲、美国和日本已经完成工业化,高耗能产业已经逐渐退出或转移,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基本脱钩,均已经碳达峰,达峰时间分别为1987年,2007年以及2008年。而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中,一次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趋势中,而且,与欧盟、美国、日本相比,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要短得多,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,因此,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。

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,能源电力行业在我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领军者、主力军的角色,我们必须探索打造属于未来的低碳(零碳)能源电力系统。

2023中国北京国际氢能燃料电池科技博览会